诞生齿致巨大创伤性溃疡1例

来源:河北医药 2015.05.04
我要投稿

作者: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内一科(原家祥),口腔科(李跃)

 

患儿,女,出生2个月时发现舌腹部出现肿物来我院就诊。该患儿出生时家人即发现诞生牙2颗,位于下中切齿位置,萌出1/3,长约5 mm,边缘锐利。牙齿白色,质硬,略活动。家人未在意,坚持母乳喂养。出生后1个月患儿吃奶时出现哭闹,仔细观察,在两颗牙齿相对应部位的舌腹处出现2处溃疡面,米粒大小,周围红肿。当时未处理,仍持续母乳喂养。出生后2个月左右发现孩子舌腹溃疡处出现黄白色肿物,突出黏膜表面,吃奶时肿物边缘破裂出血,哭闹明显,遂到我院就诊。

 

查:该肿物面积约1.0 cm×1.4 cm,突出周围黏膜表面,最高处约0.4 cm,表面覆盖黄白色伪膜,质地较韧,边缘清楚,基底不硬。舌尖上卷明显,肿物周围红肿明显。颌下淋巴结未触及。

 

血常规示:血红蛋白95g/L,其余检查数值正常。根据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,诊为:创伤性溃疡(Riga-Fede溃疡)。嘱其改变喂养方式,辅助以勺子喂养。减少母乳喂养次数,以减少牙尖对舌体溃疡的刺激。并给予乳酸依沙吖啶,涂患处,3次/d。1月后复诊,溃疡面积缩小,约0.5 cm×0.6 cm,略低于周围黏膜表面,颜色稍白。喂养时溃疡面无出血,患儿无哭闹现象。嘱患者家长继续目前治疗措施。2个月后电话随访,患儿舌腹部溃疡全部消失,患儿痊愈。

 

讨论

 

胚胎6周时,乳牙就开始萌发,形成乳牙的原基及突起的牙蕾,埋藏在牙龈下的牙槽骨内。而本病例的孩子在出生时乳牙就已萌出(正常应在六个月时),说明发育的乳牙牙冠太靠近黏膜表面,也就是太靠近牙槽骨表面。

 

当牙冠发育时,就开始萌出,而此时牙根却在牙槽骨没有发育或是发育不完全,所以,新生儿诞生齿脱落的几率较大。创伤性溃疡是由机械性、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造成口腔黏膜损伤所致的非特异性急、慢性炎症,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机械性刺激造成口腔黏膜损伤。根据损伤所致的部位,溃疡持续时间的长短,是否有继发感染可分为褥疮性溃疡、增殖性溃疡、自创性溃疡、Riga溃疡,bednan病等。Riga-Fede溃疡是由于下乳前牙萌出,舌尖与长期其摩擦所形成。

 

本病例报道中患儿的诞生齿牢固,牙根与牙槽骨结合紧密,未发生脱落现象。过早萌出的诞生齿边缘锋利,当孩子采取母乳或奶瓶喂养时,牙齿过度摩擦舌腹,导致溃疡的发生。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持续重复刺激溃疡面,导致溃疡发生增生,面积加大,形成巨大肿物。实属罕见。

 

对于创伤性溃疡的治疗,首先要祛除局部刺激因素。对于该患儿,减少诞生齿锋利边缘对舌腹的持续损伤是极其重要的治疗措施。治疗方法是改变婴儿的喂养方式,改母乳喂养为人工小勺喂养,必要时调磨牙尖;其次消除炎症,促进愈合(可以用硝酸银,柿粉霜,凝胶等)。

 

对于诞生齿,临床上需注意:(1)因诞生齿极易发生脱落,要警惕其脱落后误吞造成的严重后果。定期观察诞生齿牢固情况,避免脱落后坠入呼吸道,发生窒息。(2)要注意观察诞生齿边缘对舌体的损伤程度。一旦发现舌腹部位受损,发生溃疡,要及时就医。本病例由于家长的粗心导致了创伤性溃疡的持续发展,给孩子带来了痛苦。

 

来源:河北医药2013年8月第35卷第16期